王冬梅


一、基本信息

王冬梅,汉族,中共党员,陕西宝鸡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陕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成员。

现为宝鸡文理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基础教育工作坊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无机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及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陕西省科学规划课题等20余项;负责及参与建设省、校级课程5门;参编教育教学研究著作2部;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获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竞赛二等奖、“优秀教师”“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等;指导学生参加“华文杯”“田家炳杯”等全国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奖30余人次;多次担任“华文杯”等全国教学技能大赛评委。

二、研究方向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材料的设计与理论表征

异质结界面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研究

三、开设课程

承担《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学业规划与学习方法指导》《专业英语》《环境化学》等本科生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化学学习论》等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主持及参与项目

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后疫情时代《无机化学〉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持,2023.

2)陕西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化学核心素养下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主持,2018.

3)宝鸡文理学院教改项目,“基于PBL模式的工科无机化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研究”,主持,2017.

4)宝鸡文理学院教改项目,“基于 OBE 理念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主持,2019.

5)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化学教育硕士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主持,2022.

6“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无机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持,2017.

7)陕西省教育厅项目,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给/受体界面的模拟及给体材料的动力学设计,主持,2016.

8)国家然科学基--上项,合成润滑剂生态毒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基于分子结构的毒性调控研究,参与,2021.

9)陕西省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铁电发极化-氧空位协同催化效应在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应及催化机理研究,参与,2023.

五、主要科研成果与学术论文

1、学术类:

1)Design and characteration of planar star-shaped oligomer electron donors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a DFT study.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5, 93: 1181-1190.

2)Rational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lanar A–π–D–π–A type electron donors in small molecule organic solar cells: A quantum chemical approach.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4, 145(3): 387-396.

3)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A–A type electron donors with narrow band gap for small-molecule organic solar cells.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 2014, 1029: 68-78.

4)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haracter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indoline dyes with D-A-π-A architectur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yes and Pigments 2013, 98: 125-135.

5)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Indoline-Based D−A−π−A Organic Sensitizers toward High Efficiency Performance fro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3, 117: 17382−17398.

6)The mast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D-A-π-A configurated organic sensitizer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via theoretically characterization: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Dyes and Pigments 2014, 105: 192-201.

7Spin–orbit charge transfer intersystem crossing and thermal activation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 studies of compact orthogonal anthraquinone phenothiazine derivatives.  New J. Chem., 2023, 47, 18972.

2、教学类:

1)基于PBL模式的无机化学元素知识探究性教学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

2)从2017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Ⅱ剖析核心素养的渗透力[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基于核心素养的双PBL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

4)文化视域传承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 教育科学,2018.

5)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的改进[J]. 考试周刊,2019.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 广东化工, 2019.

7)基于学科素养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难点成因及策略分析[J]. 广东化工,2020.

8)学习进阶对核心概念教学的指导[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J].广东化工,2021.

10“参与+分段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习题课中的应用研究[J].校外教育, 2021.

11)化学教学中支架搭建的策略研究—以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教学为例[J]云南化工2022.

12)成语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云南化工,2022.

13)核心素养下教师 PCK 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2.

3、编著:青少年科普读物《清洁能源:氢能》:15万字。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邮编:721013

邮箱:58612240@qq.com


 


关闭